【互联网+农业】守初心担使命 马山县地方志“四气”齐发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人:mashan 2022-3-29 0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分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马山县地方志工作者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守初心担使命,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地方志“四气”齐发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image.png


聚焦产业发展添“财气”

当前,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抓好产业发展,这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马山县志办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职能定位,在助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所作为。一是从《马山县志》等史志文献中挖掘梳理出不同区域有关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历史资料,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翔实可靠的地情参考,并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二是从《马山县志》等史志文献中挖掘整理相关名特产品的记载,配合有关部门指导申请名特产马山黑山羊原产地地理商标提供志书及相关地情资源支撑,使名特产品更有名气。三是将地方志资源与各类传统美食结合起来,将各类特色美食与地方志文化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方志文化的独特魅力。比如,依据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对民间美食融入史志元素,赋予传统美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乡村农家乐品位,打造“方志记忆”品牌,增加村民经济收入。

聚焦乡村旅游添“人气”

一是将景区打上史志烙印。把景区作为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度挖掘旅游地情资源,积极主动为旅游项目规划出谋划策,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针对一些旅游建设项目由于对地方文化了解不深入,造成项目主题宽泛,地方特色不明显,资源的文化价值挖掘利用不够等问题,加强对县域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的调研分析,为旅游项目的策划融入更多的史志文化元素,提升马山旅游项目的文化品位。二是在编修《马山县志(1986—2005年)》中,开设旅游业篇目并将“旅游资源”“旅游开发与推介”专门列为一节,宣传乡村旅游项目,助推马山乡村旅游发展。

聚焦民俗文化添“精神气”

马山境内山多,各民族和谐聚居与友好往来,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杂居的众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马山民歌,曾被《南方日报》评价“广西民歌是全国之冠,马山民歌是广西之冠”。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金字招牌,马山地方志工作者把“马山民歌”作为独立篇章开设,依据相关史志文献的记载和马山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的挖掘、整理、收集民歌手抄本等资料,对马山民歌悠久的历史进行溯源和收录记载。这些为方志文艺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据此,广泛收集相关历史资料,繁荣方志文艺创作,把马山优秀民间文化有效融入群众文化生活当作精神文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更好地满足乡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记载传扬,进一步提升乡村群众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搭建地情数据信息平台接地气

构建地情资料数据库和地情网站,更好发挥地方志资政、存史、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是推进地方志事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马山县志办通过广西地情网,对传统志书等文献资料实现信息化互联共享,为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造更多的优势,为乡村建设的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服务。一是对地情数据库进行联网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用志效率,扩大受众范围。将已出版的志书和年鉴收入地方志数据库,通过广西地情网平台实现方志文献资料的多途径、反复传播,随时供读志用志者调取使用。二是把传统平面纸质媒介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典籍转化为电子数据,让传统方志典籍活起来,已出版的最新版马山年鉴,传播方式创新。制作光盘版年鉴,还开创了二维码版年鉴,充分拓展年鉴的传播渠道。使用扫二维码方式浏览、阅读年鉴,传播更方便、更快捷、更广泛,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开创年鉴传播新途径。


信息来源:马山县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

收藏
分享到: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